134-1119-1149020-85511713
社區黨建陣地的規范化建設是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措施。為了確保社區黨建陣地建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下提出一系列規范化建設標準,旨在促進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基層黨組織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組織架構與職責明確
建立健全黨組織架構:確保每個社區至少有一個黨支部,并根據黨員人數設立黨總支或黨委。正式黨員人數達到3人以上的設立黨支部,黨員人數超過50人但不足100人的設立黨總支,黨員人數達100人以上的設立黨委。
明確職責與義務:制定并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明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責任與義務。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成員應符合“四強”要求(政治素質強、服務能力強、協調能力強、擔當意識強)。
二、黨員發展與教育培訓
黨員發展:重視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教育,按照標準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推薦、量化評價及精準培養工作。發展黨員有計劃,全程紀實,各類檔案材料規范。
教育培訓:定期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每年集中學習培訓不少于56學時,至少參加1次集中培訓。社區黨務工作者每年至少參加1次黨建工作業務培訓。
三、組織生活與活動開展
完善“三會一課”制度:確保組織生活正常開展,每月至少組織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每季度至少舉辦一次大型教育實踐活動。
主題黨日活動:落實“28日黨員活動日”制度,嚴格按照“四定兩掛一戴”要求,每月28日前后定期組織黨員開展活動。
創新活動形式:依托街區、商務樓宇、居民小區等,一般以300—400戶劃分黨建網格并建立網格黨支部,以樓棟或院落為單位劃分黨小組,建立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組織架構。
四、場所建設與設施配備
場所建設:確保每個黨組織擁有固定且適合開展活動的場所,場所應設有會議室、黨員活動室等功能區域。2022年底前,50%的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面積達到9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設施配備: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如電腦、打印機、投影儀等。設立圖書角,提供各類學習資料和書籍。在顯著位置懸掛黨旗、黨徽,展示黨的口號和核心價值觀。
五、制度建設與管理機制
制度建設:制定詳細的黨組織工作手冊,涵蓋所有規章制度。建立黨員檔案管理制度,記錄黨員基本信息和主要活動。制定財務公開制度,增強財務管理透明度。
管理機制:實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懲治腐敗行為。推行黨員承諾踐諾制,鼓勵黨員在工作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黨員積分管理制度,量化評價黨員表現。
六、服務體系建設
服務體系:社區黨群服務站、集貿市場、居民樓和商務樓宇黨員服務點建設布局合理,各類服務資源有效整合,服務平臺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導支持、社會多元參與的社區服務體系。
服務載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全面落實,每年參加社區志愿服務不少于2次。開展黨員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
七、民主管理與聯系群眾
民主管理:堅持“五議一備兩公開”(重大決策實行黨組織提議、“兩委”班子商議、駐區單位聯議、社區黨員和居民代表會議審議、集體決議,最終決議書面報街道黨工委備案,決議情況和實施結果向全體居民及駐區單位公開),規范社區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
聯系群眾:社區干部工作日坐班、節假日輪流值班、錯時上下班、為民服務代理等制度健全。
八、激勵評價與財政投入
激勵評價:實施黨組織星級化管理,根據黨組織建設和工作情況,每年進行評星定級,實行動態調整。定期推選宣傳一批“奉獻社區好書記”,優秀社區干部優先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
財政投入:社區工作經費每千戶每年2萬元,每個社區每年不低于6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中心城區社區每年不少于20萬元,建立正常增長機制。
九、文化長廊與宣傳陣地
文化長廊:有條件的單位結合行業特色,可在單位走廊及樓梯扶手欄上制作清新怡人的宣傳圖片、傳統書畫和標語。
宣傳陣地: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APP等,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習形式。線上線下及時更新“三務”公開欄內容,確保黨建工作的文字影像資料收集整理規范到位。
通過以上規范化建設標準的實施,社區黨建陣地將能夠更好地發揮教育、管理、服務黨員和居民群眾的作用,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的健康發展。
全國服務熱線:020-85511713 QQ:2903631311